|
发表于 2012-5-6 22:00:47
|
显示全部楼层
, Y) Q$ ?; A0 ]6 |http://www.ccb.com/cn/ccbtoday/20090617_1245217031.html
" d" d0 q) N3 f) h' ^2 B6 v6 \■ 健信 ' C( i- b( e7 D$ w
在上期的栏目中,我们向您介绍了境外刷卡消费时需要注意的DCC交易,大家除了需要注意境外柜台消费时出现这种情况,在现今流行的网购中,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。陆先生前不久便碰到了一件事,和上期栏目中的胡小姐经历有一些相似,都是在做付款交易的时候使用了DCC交易。不同的是,陆先生在银行客服的帮助下成功退单,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。0 X3 d' T: Y a4 y! h7 i
陆先生是位“网购高手”,消费偏好于足不出户、方便便捷的信用卡网上支付。这天,陆先生像往常一样在PAYPAL上支付了一笔金额为USD923.00的交易。不久收到银行信用卡对账单,核对账单发现这笔交易的扣款金额为USD972.47,“怎么多收了USD49.47呀?”莫明其妙的陆先生致电银行信用卡800电话要求调查,并退还多收的部分。
/ R6 Z, {5 c4 M( ~* h" H/ ~ 银行了解事实经过后告知陆先生,账单上的原交易币种为RMB6516.85,非美元。经VISA折算后入帐金额即为USD972.47。陆先生十分诧异,网上的原始票价金额分明是美金怎么变民币?! q& c, L8 y! F' A4 e% a. A
原来此笔也是为境外DCC(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)交易,即“动态货币转换”。是国际组织为持卡客户提供的一种服务,即客户可以选择商户所在地的货币为支付币种,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帐单币种作为交易的支付币种。- s7 G" Q' [. {$ B
在陆先生的案例中,商户认为客户是中国的,卡片的帐单币种应该为人民币。在未事先告知客户并取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,将交易的支付货币转换民币进行了请款,为客户主动做了笔DCC。但银行的境外交易帐单币种其实为美元,人民币经国际组织又折回了美元入账,而DCC交易所使用的汇率通常较高,因此最终入帐的美元金额大于原标价美元金额。$ Q0 g$ j5 P6 C1 h: ?( C
陆先生由于商户的“擅自作主”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白白损失了几十美元,那么陆先生是否只能为这笔差错损失买单了呢?
9 Q1 ?* o6 l$ Q- j& u% v" E3 X: G 银行争议处理人员仔细研究了国际组织的规定后发现,国际规定商户必须事先告知客户,而客户必需同意方可进行DCC交易。
- Z7 m# C( _0 }( w" r 而陆先生在消费时完全不知情进行了DCC交易,商户也没有在交易条款中告知境外卡消费时会进行DCC交易。依据此规则,争议人员为陆先生作了退单,提供证据,并历经再请款、预仲裁等,为陆先生挽回了交易损失。( \/ z. Z+ u" x: |9 A
友情提示:8 p7 n( |0 \' ?
通常DCC交易签单会列示两个币种及折算汇率,同时有表述交易金额被转换的字样。客户在签字确认时,应仔细辨认签单上的说明,发现问题及时提出,要求商户当场撤消;假设是网上交易,在确认交易前应仔细分辩网上商户条款,尽量避免在确认后才发现有问题而导致损失。: _8 K, [6 S7 @7 |5 V0 g0 l9 h) `; [
6 k1 q" `$ ?: x8 S( q0 g2 ]' H& ?* |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详情咨询67595710" E/ n4 ^, e. H9 w
以上提示被我忽略了.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