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量信用卡为银行、消费者带来利益和便捷的同时,也为信用卡诈骗者提供了机会。山寨提款机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赖,信用卡诈骗手段一波比一波花样翻新,作为消费者,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方法来保护自己。6 {' S3 f$ V' g$ W. [
骗术一) |- ?9 {& H+ s
1 l1 H" B, S/ I$ Q0 b) b3 O3 d/ p
借刀杀人——盗取个人信息) j$ w2 L+ a' X; H" o! S% i4 V% r
% `1 b) w7 A. @/ a4 p. X 杀伤力:★★★★★
" X' U' H6 ]" G4 ?% K. r+ ]+ ?* i/ e. U" Q
喜爱购物的张小姐,从今年5月以来,不断收到不同银行的催债电话,张小姐并未在这些银行申请信用卡,因此并未放在心上,直到最近,张小姐收到某律师事务所的催债账单,上面的信息和消费记录让张小姐吓出了一身冷汗,以张小姐身份证号申请的信用卡,透支近10万,其立即报警。经民警再三询问,张小姐想起,曾在某商场的门外,摆放的银行卡申请桌处,申请过信用卡,因当时办卡礼品是心仪已久的瑞士军刀,张小姐的身份证、信用卡都被对方留下了复印件。; Y7 N4 q. l% z# [
4 B& G6 M3 }5 J: G 专家点评:3 u1 ~. s U; T$ F& V
4 I$ p" R+ }8 U& U7 @4 p
艾瑞分析师胡媛媛指出,在身份证盗用方面,主要问题是银行端的证件审核监管问题,银行的信用卡部门,都有办卡数量的要求和压力,因此,客户对自己的身份信息也要重视起来。
+ N. ~- W5 C4 C5 ^+ ?
0 ~& q8 x0 N) r" C* ?# S! [ 盗取个人信息后,申请信用卡恶意透支,是信用卡诈骗中最常见的类型,从持卡人角度,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,信用卡研究专家,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董事长汤雪梅认为,第一,要保护好个人信息,日常生活中不要将信用卡信息透露给他人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;第二,身份证和信用卡应尽量分开存放,防止丢失后被不法分子利用作案。2 Z% Y4 i. Z: \: M
1 w. X; k. ]) O7 Z# U. {
骗术二$ X( G5 S& o% L, t+ A) v# |
* ]7 t+ h6 e2 ~
瞒天过海——滥用“离线交易”6 J* e X5 [$ K
8 h! |9 J( J _; X. E4 ?
杀伤力:★★★★★
. l% I9 l8 o+ D' K5 Y8 m0 S( r& Q& w7 b% c* @1 P r
陈先生是登山爱好者,在健身俱乐部里,某登山用品专营店向他推荐登山用品的优惠卡,陈先生觉得对方产品的品质不错,就索性办了一张,当时在填写相关资料时,对方工作人员再三嘱咐,要将信用卡正面的卡号和背面的三位数尾号都填好,对此,陈先生并未产生疑问,信用卡上的信息都是印上去的,应该都可以公开。几个月之后,陈先生还款时才发现,自己卡上的透支额度大大超过了自己所花的钱数,密码还在,信用卡却被盗用了。
3 u7 I+ [ V5 z7 q# W( T
+ L% U( d6 H% M7 f 专家点评:
/ J9 n' x1 Z J$ W) ?' f# I
) E6 \9 I! E% r" ~* R 持卡者千万不要认为印在信用卡上的信息即是可以公开的,特别是信用卡背面的三位数字验证码,它们具有的是密码性质的功能,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、西南证券高级研究员付立春解释道,信用卡本身存在两种支付方式,过卡支付和离线支付,过卡支付通过输入密码来进行交易确认,离线支付则是通过卡号和背后的验证码来默认协议完成。- e3 f1 P( v6 D& G: @5 ^
P1 V$ W, @. j. }$ t 应对此类诈骗的方法,汤雪梅指出,首先,最好在发卡时将信用卡背面“后三码”背熟后立即将其抹去,因数字所在位置是没有磁性,抹掉后不影响信用卡使用。其次,开通信用卡短信通知功能,若别人盗刷了你的信用卡,银行会立即发短信到你手机上确认。
1 f3 P( a# M$ m! V8 a0 A. T7 B+ e' G: N8 l, S v
离线交易经常用于预订酒店、机票等,只需提供信用卡卡号、有效期和背后的三位数字即可消费。离线交易“消费免输密码”措施是“国际惯例”,国外信用卡刷卡消费时都可以免输密码,以签字认可为准。
8 _' t) G$ u X# w# t( ?# ~: l4 J7 C+ K
骗术三
; E7 r$ G' U/ [$ a; n5 X/ n1 `/ y* p: C" F3 H" C% z* l
以逸待劳——恶意透支, g+ }+ i+ ^" u% Y, u& A0 F
( q" r4 D) ^1 D8 N2 L 杀伤力:★★★★$ v2 j2 N- k3 `$ K& V5 {/ G$ ]3 ]
( f) y, A7 s8 |+ A1 ~
2009年下半年,朱先生分别向民生银行、上海银行、深圳发展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北京银行申领了五张信用卡,先后透支信用卡本金共计人民币15万元,后因经营失利,无力偿还透支的信用卡,经发卡行多次催款仍不归还,直至案发。2010年3月被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朱某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。
- l3 h% k1 y# k# X. s4 l% N! G/ G/ K4 s4 M5 [ q3 }! V
专家点评:! B! e8 \% D; F1 `2 I2 s9 Q" D; e2 B
$ c. |: y- Z& n* I/ f$ r 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,源于各大银行之间在信用卡方面的无序竞争,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,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打击恶意透支的最好利器。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,发卡机构应客观地来评估申请人的信用水平,在发卡的源头上面进行风险控制。
3 K; n& |- f3 v* G/ T9 ^ ~- o# s7 _8 F Z
2009年12月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《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规定了相关信用卡犯罪的量刑标准,“恶意透支”将被追究刑事责任,最高刑事处罚可判无期。5 O/ z3 O9 z& r/ q# E9 f+ `
2 Z7 H0 U( N; {, a( o 骗术四) H% l a9 R# |6 g" x
6 F$ a) ]$ L5 D9 _" V* k7 S7 I1 ?( L5 j
反客为主——克隆伪卡
8 Y% m* ^' a% `% P/ e! c& N" \1 z% w/ H2 E$ h
杀伤力:★★★
) o7 j6 |' G% c, ~( L5 ?
4 {; k+ R5 J8 Q3 _! G3 [8 ` 2009年3月,黑龙江省五常市警方破获一起“克隆”银行卡盗窃资金案件,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。2009年2月,五常一家银行下属的数个营业网点相继发生银行卡“克隆”盗窃案件。犯罪嫌疑人选择银行工作人员下班时段及休息日作案,制作假面板覆盖在ATM机插卡处,在ATM机灯罩处安装摄像设备,利用隐蔽在假面板内的内置读卡器窃取持卡人的信息资料,随后制作伪卡盗取客户资金。经调查,共有7张银行卡被复制。# r4 e9 l3 B5 h/ u' h9 |6 z
W3 ]9 G g: y+ K( m" R& Y 专家点评:
+ M% M' B( i. A# i0 j
5 _2 L$ R1 F0 }3 Z 信用卡中“李逵”变“李鬼”的事情并不常见,但是并非不存在,汤雪梅提示持卡人,尽量不要让信用卡离开自己的视线,消费时自己到前台刷卡结账;在自助设备操作之前,留意设备是否异常,是否有摄像头读卡器等可疑附加物;在自助设备上操作完毕后,切勿将流水单随手丢弃。
: d- p1 n' Y9 j6 S1 l; M. _
2 L, r3 ^/ t) a. P/ K, p 骗术五" B' F8 r- \) W" [9 L5 }$ e
6 s0 p5 `' @4 _3 w. s& f% M% e: q 声东击西——电话、短信骗密码% T. s4 F- M* g4 r
- i6 o* v! S9 Y9 X 杀伤力:★★★7 ^8 `. `" F8 x" _$ T' h
; b5 `- m$ k7 y) y4 f1 E1 t3 F8 @
近日,唐先生接到一个自称交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,电话内容大致如下,您的银行卡在6月20日在新光天地消费金额5000元,如有疑问,请致电某号码咨询,未曾有过消费的唐先生按照其提供电话致电咨询,电话另一头的“工作人员”建议唐先生报警,并且非常好心地提供了公安机关的“报警电话”,而“接警”的人则要求唐先生提供身份证号、银行账户和密码。/ R+ v/ l2 s, r2 f
3 a/ l$ E8 h/ ?- i# `8 A( \ 专家点评:
; _ G6 t2 M4 Y* O. K" }' _2 E, D
* D$ Y4 e* ]. w P( u 电话、短信骗取信用卡密码的手段日渐翻新,从最开始的通知中奖或活动信息,到后来的冒充银行和公安机关通知持卡人,有的甚至将电话呼叫转移到银行的服务热线上,其最终目的无非只有一个,即希望对方说出信用卡信息和密码。
% | n% b1 A/ n/ A g
/ ?+ q. V3 ~, I- h3 l% } 银行专家指出,银行工作人员是不需要掌握持卡人密码的,密码是客户的权利,即使客户忘记,银行也会通过让客户重新设置的方式来重设密码。另外,凡打着银行或者警方的旗号打来电话的,对于持卡人来讲,如果号码不熟悉,不要透露任何个人信息,之后可以拨打110询问。
2 E$ i$ `1 U; }+ y$ H+ O, G' z, O% J) v
- r; G0 M' ? d0 \ h
|